我市用心用情画好健康扶贫最大“同心圆”
通讯员 韩贵杰
我市是一个拥有564万人口的农业大市、人口大市,截至2016年底,尚有24.3万农村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,因病致贫占比达70%以上。精准实施健康扶贫工程,“靶向”拔除因病致贫返贫“病根”,成为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大关键。市委、市政府出台了《关于开展万名医生包联因病致贫户行动的实施意见》,明晰了推进健康扶贫的路线图。市委组织部、市卫计局、市民政局、市扶贫办及各县市区相应部门合力攻坚,精准施策,用心用情画好健康扶贫最大的“同心圆”。力争到2019年,贫困地区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,贫困地区广大群众健康水平整体提高,贫困人口大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保障,因病致贫、因病返贫人群全部如期脱贫。
精准识别,建立健康扶贫管理数据库。我市充分发挥卫计系统业务职能和网络资源优势,组织市、县、镇、村各级医务人员,先后3次对全市因病致贫户的具体情况进行核查核实,按病种、病因、病情进行细化分类,全面摸清贫困人口患病情况,并建立了因病致贫家庭数据库,为每户建立患病档案,做到一户一档,为精准包联帮扶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政府主导,扎实开展万名医生包联行动。因病致贫家庭是贫困人口中占比最大的人群,也是最难脱贫的人群。针对这一现实难题,市委、市政府开展了“万名医生包联因病致贫户行动”,制定下发《实施意见》,先后组织召开启动会、推进会,推广先进经验,安排部署任务。市卫计局建立了责任清单,实行领导包联县市区、督查工作纪实、讲评通报等制度,推动任务落实。市委组织部、市卫计局组织“市管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”“三三人才”中的医疗专家,组建28支市级医疗专家团队,为患大病的贫困群众提供医疗救助服务。各县市区、各级医疗机构在精准识别基础上,归口选派10935名医务工作人员,与所有因病致贫户建立了包联帮扶关系,实现医生包联因病致贫户全覆盖。包联医生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上门医疗救助服务,并为因病致贫群众提供诊疗、康复指导、科学就诊引导等个性化服务,目前包联医生已上门服务近8万人次,有力地增强了群众健康“获得感”,得到了社会关注和群众称赞。
政策引领,建立健康扶贫长效机制。我市结合市情实际,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,加大统筹协调力度,由市卫局、扶贫办、财政局、民政局联合制定出台了健康扶贫“政策红包”,为贫困人口看病就医提供“保姆式”服务。具体包括从2017年起,新合疗和居民大病保险覆盖所有贫困人口,新合疗门诊统筹覆盖所有县市区;全额资助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,参合率要达到100%;降低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50%,降低贫困人口在市级公立医院住院押金50%;贫困人口在村卫生室、乡镇卫生院门诊看病,一般诊疗费全额补偿;贫困人口在乡镇卫生院住院不交押金,取消起付线,住院合规费用补偿比例不低于95%;贫困人口在县级新农合定点医院住院不交押金,报销扣除门槛费后,合规费用报销比例控制在85%~95%之间;贫困人口在市级新农合定点医院住院不交押金,报销扣除门槛费后,临渭区、高新区、经开区合规费用报销比例不低于65%,其余县市区合规费用报销比例不低75%;贫困人口在省级新农合定点医院住院押金减少50%,报销扣除门槛费后,合规费用报销不低于65%;新农合住院基本医保报销封顶线为每人每年13万元。城乡居民医保(新农合)新增筹资中,拿出不少于30元,提高大病保险筹资水平,倾斜用于提高贫困人口就医报销费用;贫困人口门诊统筹中一般诊疗费全额报销,取消个人负担部分,统筹区域一级医疗机构住院取消起付线,合规费用全额纳入报销。与此同时,渭南市就基本医疗住院救助、民政重特大疾病住院救助、民政全费用定额医疗救助等政策也做出了相应部署。
分类施策,因地因人因病“靶向治疗”。我市按照国家“三个一批”策略,将患病贫困群体大体分为三类,实行“挂图作战”,进行“靶向治疗”。
——大病集中救治一批。实施“大病专项救治”政策,对贫困人口中患有食管癌、儿童白血病等11种大病的,实行定点医院救治、按病种付费和“一站式”结算。其中,将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、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、儿童先天性心脏房间隔缺损、儿童先天性心脏室间隔缺损、儿童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、儿童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等6种疾病纳入单病种管理,新农合报销70%,医疗救助20%,患者个人负担不超过10%;将食管癌、胃癌、结肠癌、直肠癌、终末期肾病等5种疾病纳入大病专项救治范围,省级协议医院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单病种付费管理,新农合报销比例为70%。贫困人口大病报销起付线下调至3000元,封顶线上调至每人每年30万元。
——重病兜底保障一批。各县市区通过财政投入、社会组织资助等形式,共设立“健康扶贫基金”7920万元,对医疗费用负担重、患有重病的因病致贫户实行兜底保障。对贫困人口患艾滋病、结核病、麻风病等对象,免费提供药物治疗;将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纳入新农合基本报销范围扩大至20项,放宽贫困人口中残疾儿童(14周岁以下)住院转诊条件。
——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。对患有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贫困人口,分类制订健康管理方案,优先签约“家庭医生”。同时,提高贫困人口慢性病报销封顶线,在现有封顶线的基础上提高比例不低于20%。
强基固本,夯实贫困地区医疗保障服务。实施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,对贫困县、贫困人口实行政策、项目、资金、人才“四个倾斜”,确保到2020年每个贫困县至少有1所二级公立医院,每个乡镇有1所政府举办的标准化乡镇卫生院,每个行政村有1所标准化卫生室和至少有1名具有从业资格的乡村医生驻点或巡回服务。开展三级医院对口包扶贫困县医院工作,深化县镇一体化改革,加强贫困县远程医疗能力和信息化建设,提高医疗服务水平。
强化宣传,努力提高健康扶贫政策知晓率。市卫计局先后3次联合扶贫、民政等部门,专门就加强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工作下发通知,要求各县市区、直属各医疗机构将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工作作为本地区、本单位的“一把手”工程,加强组织领导,制定工作方案,明确专人负责,确保健康扶贫政策知晓率达到100%。各县市区在统一印制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报销救助明白卡、健康扶贫政策宣传牌、健康扶贫政策张贴画等的基础上,通过一对一、面对面讲解的方式,对贫困家庭开展健康扶贫政策精准宣传,做到“因户施策”,切实把各项健康扶贫政策落细、落小、落实。(来源:渭南日报)